法院如何判决刑事附带民事证据不足?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将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的要求,判决被告因证据不足而不成立,并在法庭上释放。
在民事案件或者行政诉讼案件中,双方应当提交证据,法院应当根据证据作出判决不足的一方必须承担败诉的风险。
被告人最终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根据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作出下列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认定被告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法认定被告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证据是什么?
1、物证
物证是指所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如犯罪工具、赃物、指纹、脚印、犯罪侵权对象、犯罪产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犯罪和查获嫌疑人的物品和痕迹。
2、书证
证书是指以其记录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材料材料。在理解证书的概念时,应充分注意现代先进技术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手段,如人们所知,证书通常是文本,但也是图表或符号;形成证书的常见工具是纸和笔,但不局限于此。
3、证人证言
证人证词是指证人向公安司法机关就其所知案件作出的陈述。证人证词一般是口头陈述,用笔录固定;办案人同意证人亲自写的书面证词也是证人证词。
4、被害人陈述
受害人陈述是指刑事受害人向公安司法机关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作出的陈述。如果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是受害人,他们的陈述也是受害人的陈述。
受害者的陈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犯罪分子直接接触或听到目睹犯罪行为的受害者的陈述。这种陈述可以直接指出犯罪过程和犯罪分子的特征,通常是直接证据。另一种是与犯罪分子没有直接接触或听到目睹犯罪行为的受害者的陈述。该声明不如前者那么丰富和具体。
5、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护
嫌疑人和被告的供词和辩护,是指嫌疑人和被告对有关案件的调查、检察和审判人员的陈述。通常也被称为供词。其内容主要包括嫌疑人和被告承认其有罪的供词,并解释其无罪和轻罪的辩护。
对于嫌疑人、被告举报他人犯罪是否属于这一证据,一般认为嫌疑人、被告举报他人犯罪的性质、内容应适当分析,只有在共犯嫌疑人、被告举报、揭露其他共犯犯罪事实是供词,否则是证人证言。
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词和辩护应当以笔录的形式进行口头陈述和固定。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调查人员的要求也可以由嫌疑人、被告人亲自书写供词。
6、鉴定意见
评估意见是指由公安司法机关指定或者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特殊问题进行鉴定后的书面意见。刑事案件中需要鉴定的特殊问题非常广泛,包括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法笔迹鉴定、痕迹鉴定、化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等。
评估意见是评估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特殊问题提出的分析和判断意见,而不是直接感知或传闻案件事实的客观陈述。因此,它不同于证人的证词,证人不能同时担任评估人。被指派或者聘用的人在诉讼前已经了解案件的,只能作证人,不能作为评估人。
7、检查勘验
检查记录是指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的记录。包括文本记录、绘画、摄影、视频、模型等材料。检查记录可分为现场检查记录、物证检查记录、尸体检查记录、调查实验记录等。
由于勘验笔录是办案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并运用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勘验对象情况的客观记载,所以,它的客观性较强,也比较可靠。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固定证据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特征,供进一步研究分析使用,以利于发现和收集证据,确定侦查方向,揭露和证实犯罪人,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认定案件事实。
检验记录是否全面、准确,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只有经过审查核实,才能发挥其作用,作为定案的依据。
8、检查笔录
检查记录是指检查和观察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或生理状态进行检查和观察的客观记录。检查记录主要是文本记录,也可以采取其他有利于准确和客观记录的方法,如拍照。
人身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聘请有特殊知识的人员协助办案人员。
检查、检查记录和评估结论是两种不同的证据,不能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检查记录由案件处理人员制作,评估结论由案件处理机关指定或聘请的评估人员制作;(2)检查记录是所见情况的客观记录,评估结论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的分析和判断;(3)检查记录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般问题,评估结论是为了解决案件中的特殊问题。
9、视听资料
视听材料是指通过记录、视频、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存储的信息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材料。视听材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也是法律研究和司法实践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论什么样的诉讼程序,只要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楚,法院都不会作出判决。法院只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利益关系明确,才能作出判决。由于法院的判决与整个案件所涉及的人的利益有关,因此在作出判决前必须谨慎,否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