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确定证据期限有两种情况:当事人协商和法院指定。当事人协商确定证据期限的,应当经人民法院批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必须在证据期限内提出,否则人民法院可能不予受理。
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诉讼后,不得变更诉讼请求。开庭前固定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民事审判的主要特征,应当适用于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类型是损害赔偿,被告很少提出反诉,刑事案件到审判阶段,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已基本确定,原告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什么样的诉讼请求,也不用担心数额太大,支付费用,因此固定原告请求:方便法官按照有关规定,计算赔偿金额,有利于调解工作。
2、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应当一起提交证据材料,被告应当在人民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在审判过程中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同意质证的除外。刑事案件至少从发生到起诉。
3、在四个月内,要求赔偿的证据是现有的。原告提起诉讼后不存在收集证据的问题。只要整理好现有证据,就可以与诉状一起提交。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数量提交复印件,并在送达诉状时一并送达被告,以便被告提前进行质证,缩短审判质证时间,提交审判效率。
4、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受害人对法医鉴定和价格鉴定有异议,并申请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的,应当在提起公诉前提出,但质证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除外。受害人应当比其他人更关心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调查阶段,在审查阶段得知评估结论后,如有异议,应及时提出,不得在审判阶段提出。在审判阶段,可以说是对其合法权利保护的漠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因此举证时间也将根据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计算。证据对案件至关重要。如果证据不够充分,则可能会有更大的败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找律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