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死刑执行模式是死刑制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死刑执行模式在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死刑执行模式在历史上不断变化和发展。归根结底,它的变化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和人文条件决定的,具体由许多因素决定多因素决定的,一旦发生变化,它将对某些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注射死刑的机会,探讨死刑执行模式,评价注射死刑,使中国注射死刑更加科学完善,为中国最终废除死刑奠定基础。
关键词: 注射死刑 人道主义 国民刑罚思想 生命权
死刑是最古老、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它出现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国家阶级刑法的出现。它剥夺了人们的生命权。对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终结意味着人永远消失。自从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首次倡导废除《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倡导废除死刑以来,人们对死刑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随着报应刑观念的消除和现代刑罚观念的确立,刑罚人道主义和刑罚轻化思想深入人心。人们重新评估了这种最古老、最威严的刑罚,消除了许多误解。如今,尽管关于废除死刑的争论层出不穷,但废除死刑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实。目前,90个废除死刑的国家和95个保留死刑的国家占世界180个国家的53%¹,然而,在这个保留死刑的国家,死刑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萎缩,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十多年没有执行死刑了。在死刑领域,死刑的执行方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残酷刑时代,刑罚提倡报复和威慑。在这一时期,可怕的死刑往往不是死刑本身,而是死刑的执行方式。在文明刑时代,刑罚提倡人道主义和人权,在仍然存在死刑的前提下,各国努力采取更文明、更能减轻痛苦的执行方式。如今,死刑的执行正朝着科学、简单、痛苦和最人道的方向发展,这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就中国而言,近年来,死刑的执行模式取得了突破,注射死刑已从立法层面进入实际推广阶段。中国第一个注射死刑是成都中级法院。未来,广州、上海、北京、成都、昆明、沈阳、长沙等地成功采用注射死刑。目前,除了美国,世界上只有中国采用注射死刑。从长远来看,这种执行模式的建立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对中国最终废除死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残酷刑和文明刑时代,死刑的执行模式在死刑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历史沿革及其执行模式的特点
死刑的执行模式在中国和国外都有着复杂多样的历史,已知的执行模式有几十种,这些方法的存废变化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的刑罚特征和统治者的刑罚观。因此,研究死刑执行模式的历史演变和特征是有益的。从世界上看,一些学者和专家将刑罚进化阶段分为五种进化形式:报复、威慑、等价、纠正和妥协。死刑的执行模式也相应地分为这五种形式²。一些学者和专家将刑罚分为残酷刑时代(生命刑到20世纪初)和文明刑时代(20世纪初到现代),一些学者和专家根据社会形式分为三类,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死刑)。
(1)奴隶社会的死刑执行方式。在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的死刑方式,而且非常野蛮。巴比伦最古老的奴隶制国家的死刑方式包括焚烧、溺水、刺刑和用牲畜撕裂身体,而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死刑更残酷,包括鞭子、溺水、鞭子、坠落、绞刑等³。自夏朝以来,中国一直有死刑。在夏朝奴隶社会时代,死刑的执行比国外更糟糕,如炮火、金瓜顶部、剖腹产挖掘、烹饪、喂毒蛇、切肉酱、肢解是令人震惊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奴隶制刑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权的重要工具,侵犯其利益“罪人”,奴隶主总是尽力以最残酷的方式处死他们,威慑社会。
(2)封建社会的死刑执行方式。在这个时代,死刑的方式总体上比奴隶社会略有进步,这表明当时法律规定死刑的方式只是绞刑和斩刑,这无疑是一个历史进步。封建社会的农民不像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工具”像奴隶一样,他们的地位和人身自由明显高于奴隶。尽管如此,死刑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惩罚。在这个时代,统治者非常相信死刑的威慑作用,因为他们担心简单的死亡不足以遏制犯罪。因此,他们绞尽脑汁设计各种不同程度的死刑执行方法,以便统治者发泄愤怒,巩固统治。在中国,凌迟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在整个封建时代,中国在秦朝的死刑方式最为残酷。此时,死刑不仅剥夺了人们的生命,而且用各种残酷的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痛苦,以实现威慑统治。
(3)资本主义死刑的执行方式。这个时代的死刑方式逐渐单一,行刑方式逐渐文明,注重人道主义。在这个时代的早期,即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统治阶级滥用死刑,伤害了大多数工人,激起了大多数工人的愤怒。另一方面,劳动力损失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的使用“轻刑化”为了口号,呼吁废除或限制死刑,尊重人权,减轻死刑犯的痛苦等。到目前为止,死刑的执行方式包括枪杀、杀戮、电杀、毒杀和绞杀,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采用单一执行方式,尽量减轻行刑时的痛苦,尊重死刑犯的人格尊严。因此,资本主义时代的死刑执行方式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代的死刑执行方式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情况下,它与资本主义有许多相同的执行方式。以上是对这些时代死刑执行方法的回顾。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死刑执行方法的历史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从残酷到人道的刑罚“轻刑化”发展趋势一致。
2、对不同人和不同犯罪程度使用不同方式的死刑,采统一的执行方式。
3、随着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实施模式更新。
4、执行模式在变更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死刑的威慑,从而影响刑罚的功能。
二、选择死刑执行方式
自古以来,剥夺人们生命权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决定这些死刑执行方法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追求惩罚“重刑化”倡导威慑统治决定了死刑的执行方式必须是残酷和野蛮的,以创造痛苦为目的,所以迎合它的是炮牌和凌迟的酷刑。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代,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概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并受到惩罚“轻刑化”死刑成为世界上的一种趋势,在剥夺人们的生命权时尽可能减轻受刑人的痛苦,这往往成为主导死刑执行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仍然保留死刑的国家试图选择人道主义、文明、科学、简单的执行模式。归根结底,各国采用的死刑执行模式是由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但当这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发展时,死刑执行模式应由以下因素决定:
(1)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概念因素。人道主义与人权的概念密不可分。它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成为现代文明的有力推动者。它们也是各国废除死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废除死刑的思想基础。贝卡利亚主张废除死刑是因为死刑不人道。“如果我想证明死刑既不必要也不有益,我将首先为人道主义赢得诉讼”⁴。国际知名的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年复一年地报告批评保留死刑的国家,年复一年地告诫联合国会议,不懈努力废除死刑,因为它认为“死刑侵犯了《世界人权公约》的人的基本权利”。因此,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概念不仅可以促进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废除死刑,而且对死刑制度一个方面的执行模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成为影响保留死刑国家选择死刑执行模式的首要原因。从死刑执行模式的历史演变来看,特别是从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开始,随着人道主义和人权观念的传播和影响,死刑的执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减轻受刑人痛苦的方式。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的统计,有78个国家和地区以绞刑或绞刑和枪支统一的方式执行死刑,86个国家和地区以枪支或枪支和绞刑的方式执行死刑,许多国家试图注射(只有中国和美国正式采用),只有阿拉伯、卡塔尔、也门和其他7个国家以石头和斩首⁵。执行方式最能体现惩罚性和人道性,尽可能减轻受刑人痛苦的发展趋势明显体现了行刑人道化。
(2)国家刑罚思想因素。国家刑罚思想是指国家人民对刑罚的评价,包括目的、价值和功能。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死刑执行模式的国家刑罚思想必须是大多数在一个国家人民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的刑罚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传统中改变的刑罚思想不可能全部设计刑罚价值、功能、目的等深层次方面。他们只对这些表现形式进行全面抽象的评价。国家刑罚思想是在历史运动中形成并不断与传统和习俗更新混合在一起的。“以血还血”在同态复仇时代,国民占主导地位的刑罚思想是执行同态及其死刑的方式。例如,公元前18世纪的《汉漠拉比法典》规定,那些利用火灾盗窃财产并当场将其扔进火中烧死的人将受到伤害他人眼睛和骨骼的惩罚。后来,虽然同态复仇在历史上被抛弃,但占主导地位的人仍然认为执行死刑带来的痛苦应该相当于他们犯下的罪行。即使在今天,这种想法也会对少数人产生影响“他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一枪杀了他就便宜了。”这些文字边缘思想的表现。在资本主义时代,统治地位的刑罚思想是执行死刑是对死刑犯最大的惩罚,剥夺他们的生命权,实现了惩罚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实现了惩罚犯罪人、威慑潜在犯罪人、教育普通公民的效果,因此在执行死刑时不应增加死刑犯的痛苦。如上所述,国家刑罚思想在影响死刑执行方式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分量。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地位,有刑罚立法权的人在选择死刑执行方式时不能逆转公众的意愿。
(3)技术水平因素。当有权人决定在执行死刑时尊重人权,实施人道主义时,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无痛或减轻痛苦的执行方法。从执行模式的历史来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刀、绳子、火和其他简单的方法来执行死刑。在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发明了枪支,使枪支成为执行模式,技术对执行模式的影响不仅在于执行工具的变化,而且反映在执行技术上,如电子刑、瓦斯刑、注射刑等。
(4)执行方法的成本因素。这也是在选择执行方法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例如,杀戮方法的执行成本较低,使用瓦斯刑、注射刑、电力刑等成本较高。一旦死刑犯人数较多,成本就相当可观。然而,有些人认为,随着死刑空间的减少,限制死刑的政策法规越来越多,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但作者认为,有必要用纳税人的钱来执行死刑,并将其融入经济因素。
(5)尸体利用因素。尸体在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中有很大的用途,特别是确定死刑犯的死亡时间。一般来说,无严重疾病比自然死亡尸体和异常死亡尸体更有价值。一些学者建议,为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死刑犯的尸体应该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笔者还认为,在社会利益与死刑犯个人合法权益平衡后,加强立法,为利用尸体造福全人类提供法律依据是可行和必要的。当使用死刑犯的尸体成为可能时,必须考虑使用尸体的因素,如电刑。由于电流过高,许多器官损坏,不利于使用尸体,这是电刑的缺陷。
以上五个因素是笔者在确定死刑执行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目前,世界上有五种方式:枪支、绞刑、斩刑、电刑和毒刑。其中,枪支和绞刑最受欢迎。这五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枪决:死亡速度快,只需执行枪法,执行部位集中在头部或心脏,死刑被枪杀后,情况非常糟糕,重要器官可能受损。
绞刑:致死时间较长些,但可保存尸体,尸体医用价值高,执行成本低。
斩刑:死亡速度快,但行刑残酷,死刑犯痛苦不堪。除了几个国家,其他国家都不使用。
电刑:由于强电压冲击死刑犯,尸体经常烧毁,极其痛苦,成本和技术要求高,但死亡时间短。
毒刑:毒刑分为瓦斯刑、毒气刑、注射刑三种。三个共同特点是死刑犯死亡快,痛苦少。瓦斯刑和毒气刑技术难度高于注射刑,成本高。就三者而言,注射刑被称为世界上最人道的致死方式。
作者认为,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概念是选择实施方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根据至少优先考虑死刑犯的痛苦,在没有更科学和文明的方式出来之前,使用注射刑更为合适。对中国来说,注射刑也是最合适的,中国人受传统儒家仁慈思想的影响,支持行刑不增加死刑犯的痛苦,加上中国的医学研究和技术水平,研究毒液和尸体利用有一定的优势,在废除死刑之前,中国使用注射死刑是必要和非常有意义的。实践也初步证明,我国注射死刑的使用不仅得到了各行各业和死刑犯家属的认可,而且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其实施不仅促进了我国人道主义人权和人权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今后废除死刑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page]
三、改变死刑执行模式的效果
死刑执行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但从长远来看,它正朝着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每一种执行模式的转变都不一定带来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归根结底,死刑执行模式的转变必须符合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以下是我国正式采用的注射死刑为例,讨论其转变的影响。
(一)刑罚功能是否削弱
注射性能大大降低了死刑犯的痛苦,使人们能够在和平中死去。如果抛开深层次的东西,只从表面上观察,这与"安乐死"没有什么不同,那么这种温和的死亡注射会削弱惩罚的功能,特别是威慑功能吗?在中国的每一次严厉打击中,这一时期的惩罚威慑力确实有所提高,这与严厉的惩罚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使用注射死刑后,潜在的罪犯会因为死刑至少不再非常痛苦而成为罪犯吗?作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酷刑时代,人们不仅害怕死亡本身,而且害怕死刑。这些残酷的行刑方式确实提高了死刑的威慑力。在文明刑罚时代,人们非常珍惜生命的价值,人们对死刑的恐惧已经冻结。这种恐惧首先是剥夺了人们的生命权,人们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然后是对行刑期间痛苦的恐惧。然而,当对前者的恐惧远远超过后者的恐惧时,执行方法的减少或增加将影响死刑的威慑,从而对充分发挥惩罚的作用,实现惩罚的目的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人权观念已经大大发展。人们热爱生命,生命的价值比任何时代都大。人们对失去生命权的恐惧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因此注射刑不会削弱死刑的功能。
2、在文明时代,人道主义日益扩大。剥夺死刑犯的生命权是对罪犯最大的惩罚和对潜在罪犯最大的威慑最大威慑。至于什么样的剥夺与犯罪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使用使死刑犯非常痛苦的行刑方式,实际上是在社会上树立了邪恶的榜样,不利于预防犯罪,实现刑罚功能。相反,人道主义的执行有利于人性的仁慈和善良,使人民强烈憎恨犯罪,防止死刑。
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实现事物的方式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就像市场模式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并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挥做出贡献一样。死刑应当通过其实施来实现。只有实现死刑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得到体现和持续。只要死刑的性质保持不变,它的功能就不会被削弱。
(二)对国民人性的影响
人存在于社会中,社会影响着人,人性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调整。人有善良善良的人性,或多或少有残酷的人性。人性中残忍的数量与社会环境有关。鲁迅当时的人民对杀人表现出冷漠和麻木。看行刑就像看戏剧,反映了当时人性中的残忍,这与人民长期感受社会的冷酷现实有关。当日本军队发动侵略战争时,许多日本军队表现出极其残酷的人性,这与日本军队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和长期感染残忍的事实有关。因此,注射死刑使死刑犯在尽可能少的痛苦中死亡,为社会营造人道主义氛围,有利于抑制社会残酷的人性,促进国民善良善良的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残忍的人性将越来越弱。
(三)行刑时能否更好地保护生命权以外的人身权?
生命权是人类其他权利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失去了生命权,其他人身权利也失去了保障。前段时间,一名被判死刑但未执行的死刑犯因病发作。执行机关花费数万元抢救他的报告引发了关于死刑犯生命权的讨论。生命权什么时候消失?笔者认为,死刑犯的生命权只有从死刑到真正死亡的那一刻才被剥夺。原因如下:1。生命权是其他人身权利的前提,但从判处死刑到真正执行死刑有一段时间。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国在判处死刑至真正执行死刑期间,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只要死刑犯在被执行前的任何时候都享有人格不受侮辱、不受虐待等人身权利。由于这些权利仍然存在,他们的生命权也应该存在。2.在被判处死刑至真正执行死刑的期间,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只要死刑犯在被执行前的任何时候,他仍然有能力恢复死刑派的真正的情况或者不应该立即被判处死刑,即被判处死刑,即被判处死刑。人类的生命权是不可剥夺的。在保留死刑的国家,人道主义死刑犯的生命权应当至少持续到被真正执行死刑的那一刻。作者认为,法院立即执行死刑判决,只是否认死刑犯的生存价值,使生命权完全失去社会和法律的保护直到真正执行剥夺死刑犯的生命权,其他人身权消失。当判决发现错误并停止执行死刑时,法院再次裁定死刑犯不需要执行死刑,但也恢复了对死刑犯生命权的社会和法律保护。因此,生命权只在死刑被执行死刑后才消失。我们知道,死刑最终应该以某种方式剥夺死刑犯的生命权。到目前为止,任何死刑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会给死刑犯带来一些痛苦。假设一个人不剥夺他人的生命权,而只给他人造成痛苦,这个人必须侵犯他人的某种人身权,同样的死刑也会给死刑犯带来痛苦,当没有痛苦的人身权利时,没有痛苦的人身权利。但注射死刑为解决这个问题有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我国注射死刑的现状及完善
虽然注射死刑已在各地陆续采用,但与传统的枪决方法相比,注射死刑仍占绝对少数。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成本相对较高。作者认为,从枪决到注射执行死刑似乎只是一种方法的变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至少执行死刑的成本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实际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执行注射死刑必须有固定的执行室和相应的专用设备。执行室应建在固定的刑场内。执行室包括相互隔离的行刑室、受刑室和观察室。室内应配备专用执行床、注射泵和消毒设备。受刑室和行刑室之间有献血窗。执行室有三张以上的执行床,配备固定装置和传送尸体的设备。作者曾就此问题咨询过执行注射死刑的法院。据了解,执行一张执行床的价格约为1000元。显然,对于死刑犯来说,注射死刑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大多数资金紧张的法院来说,低成本枪决执行自然是首选。
(2)执行法警察力量的不成熟。中国自79年以来一直使用枪支执行,所以现有的执行团队擅长枪支执行,不了解注射执行死刑,这需要培养新的执行法警察,鉴于注射死刑主要与医学有关,所以应该从法医专业选择法警察或执行法警察相应的培训,如果你能使用死刑器官,这需要执行法警察有更多的医学知识,以确保死刑使用器官的适当执行。注射死刑改变了司法警察单执行死刑的传统状况,成为司法警察和法医密切配合完成的工作。这对司法警察和法医提出了新的技术工作要求。
(3)落后的执行概念。作者认为,另一个可能是社会概念的问题。虽然自古以来,行刑经历了一段从原始、野蛮到文明、进步的旅程,但将与犯罪非常匹配的刑场枪声过渡到行刑床“温柔一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跳跃的心理过程。事实上,在中国,从普通人到同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同态复仇”式的“重刑”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这些人来说,对死刑犯来说,“枪杀他很便宜”,无痛注射死刑更是难以接受。
然而,注射死刑毕竟是一种惩罚的进步,我们不能因为实际问题而停滞不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普及注射死刑的过程中,应尽快以法律形式规范注射死刑的细则,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 降低成本
注射死刑的执行应当简单,可以在拘留场所执行。四种注射剂由不同的刑法警察注射到死刑犯的静脉中,因为只有一种是致死药物,一种是辅助药物,另一种是生理盐水。囚犯觉得自己生病时被注射了。对于囚犯来说,他们在行刑过程中没有血,也无法确认谁注射了致死药物,他们对杀人的厌恶很小。“一针夺命”的注射药物已经诞生。药物组方由最高法院委托国家权威医药研究机构研制,通过完整的动物实验研究所确定下来。经过几个试点单位的实际运用,数据采集结果表明确定的药物组方达到了最高法院提出的合法性、高效性、安全性、低毒性的要求。
(二) 监督检察部门应当进行现场监督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坚所派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监狱检察部门的职责包括监狱检察和刑罚执行监督。在中国,检察官必须在现场监督死刑。过去,枪支检察官很容易监督,但现在他们使用注射刑,这也要求检察官也有相应的医学知识。
(三) 死刑犯在一定条件下应当选择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枪支和注射并存。死刑犯有权选择执行死刑吗?以美国为例,在40个保留死刑的州中,有14个死刑犯可以自由选择哪种死刑⁶。我国目前的做法是,死刑犯没有选择权,死刑的选择方式由执行机关决定。作者认为,这种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地剥夺:首先,死刑犯在生死面前没有选择权,但他们应该有权在几种方式范围内选择如何死亡。给死刑犯选择执行方式是一项更人道的措施,是废除死刑的又一步;第二,目前法律法规没有关于死刑执行方式和执行机关决定的规定,根据国家机关不能执行无授权行为,公民不能执行法律禁止的法律原则,剥夺死刑犯的选择权没有法律和法律依据。因此,一概而论,剥夺死刑犯的选择权是不合理的。然而,目前无条件地给予选择权也是不现实的。它可能会损害死刑的严重性,执行机关也可能会抱怨给死刑犯选择权会破坏刑罚权的完整性。此外,死刑预防功能也有缺点。如果一个罪犯杀了一个人,他会死。如果他再杀十个,他也会死。因此,死刑的无区别性将使死刑预防功能在罪犯的第二次和以后的犯罪中失去作用。利用这种选择来消除或补救是有意义的。因此,有条件地给予更为合适。法律可以列出死刑犯的选择权。作者认为死刑犯在以下情况下应有选择权:
1、死刑犯属于老年人、残疾人、严重疾病的,应当给予;
2、如果有从轻情节或减轻、立功情节的死刑犯应当给予;
3、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犯应当给予;
4、法院认为其他有选择权的情节可以给予。
综上所述,死刑的执行模式是死刑制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死刑执行模式在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死刑执行模式在历史上不断变化和发展。归根结底,它的变化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和人文条件决定的。注射死刑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权、倡导文明执法、依法治国的精神,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深度心为中国最终废除死刑奠定了基础。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废除死刑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和重要标志,已成为人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 王顺安:2001年版《刑事执行法》,群众出版社第285页。
②.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的《存与废死刑基础理论研究》。
③. 李云龙、沈德咏合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死刑制度比较研究》第五页。
④. 贝卡利亚,黄风译: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论犯罪与刑罚》第45页。
⑤.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的《存与废死刑基础理论研究》。
⑥ 1997年第三期《美国死刑制度评价,199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