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修订了刑法,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制度。那么你对社区矫正制度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北京刑事律师网小编将向您介绍什么是社区矫正?以及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机关)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期限内,纠正犯罪心理和行为习惯,通过思想转型和劳动转型,促进非监禁刑罚活动的顺利回归。
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的各个方面,对犯罪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较小的犯罪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确实悔改,不再危害社会。
二、适用于社区矫正
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被称为社区矫正对象,包括:被判处监管、缓刑、判决假释、决定暂时监外执行。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犯罪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犯、老年残疾犯、犯罪较轻的初犯、过失犯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意义
刑事立法精神有效地响应了国际社会刑事社会化的要求。首先,从刑事目的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刑法理论强调惩罚与改革相结合的适用和实施。社区纠正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从立法中明确确立了社会化的刑事行为理念,使社会化的刑事行为可以遵循规则和法律。
其次,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社区矫正立法也是实施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影响、拯救和惩罚与转型、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政策和政策;这是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
最后,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符合国际社会刑事社会化的趋势。1955年,《囚犯待遇最低标准规则》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一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犯罪待遇会议上通过,第61条明确指出:“囚犯的待遇不应该集中在社会之外,而应该集中在继续成为社会成员上。”《联合国青少年司法最低标准规则》(即《北京规则》)明确指出:“要充分注意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家庭、志愿者等社区团体、学校、社区机构,充分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促进青少年幸福,减少依法干预的必要性,在违法时有效、公平、人道。”社区纠正写人刑法无疑是我国刑事社会化发展的里程碑,是对联合国公约的积极回应,表明了我国负责任国家的态度。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是在相关司法局和司法所在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送到社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思想和劳动改造。以上是北京刑事律师网小编带给你的什么是社区矫正?对于相关知识,如果您何疑问或其他疑问,可以咨询北京刑事律师网律师。